社会实践 | 经贸法务系2025年“返家乡”暑期社会实践纪实(三)

[日期: 2025年09月10日 19:27 ] [点击数: ]
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,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,全面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,经贸法务系学子积极响应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号召,深入基层一线,发挥专业优势,开展普法宣传、政策宣讲、弘扬本土文化、基层服务等实践活动。他们以法律为笔,以乡情为墨,在服务家乡的热土上书写青春答卷,既做法治建设的“宣传员”,又当文化传承的“守护者”,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与法治力量。

化法言法语为乡音乡语,变政策文本为民生指南。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,将复杂的政策法规转化为群众听得懂、学得会、用得上的实用知识。他们深入家乡基层,致力于消除信息壁垒,筑牢安全防线,用实际行动践行法治精神,守护百姓的切身利益。

(一)24级电商法务1班 徐嘉露

7月中旬,我回到家乡兰考县南彰镇徐洼村,以“行走中原厚土,答好时代考卷”为信念,投身基层政务实践,聚焦医保政策宣讲,致力于打通惠民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回到徐洼村后,我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深入村民家中,用方言唠家常、手写流程图等贴近生活的方式,为乡亲们讲解医保线上服务的具体操作和报销规则,让政策不再晦涩难懂。面对老人们最初的迷茫与疑问,我耐心演示、细致解答,用生活化的例子解释关键概念,帮助他们一步步尝试操作。这一过程不仅让医保政策真正“落地”,也让我深切体会到基层服务不仅是传递信息,更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。

此次实践让我得以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真实场景,提升了沟通与实践能力,在角色转变中更深刻理解了政务服务的温度与分量。未来,我将继续怀着这份服务基层的热忱,以青春之力助力更多惠民政策照亮乡土,用实际行动答好时代的考卷。


手持手写笔记为乡亲讲解医保线上报销流程


(二)24级市场营销1班 陈晓佳

近日,我走进社区,围绕防诈骗知识开展志愿服务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。

活动中,我结合真实案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常见骗局,如保健品诈骗、冒充客服、网络借贷陷阱等,耐心叮嘱老人“不轻信、不转账”,手把手帮助大家安装反诈APP,发放防骗手册。“以前总觉得诈骗离得远,现在听你们一讲,才知道得多留心!”听完讲解的王阿姨这样感慨。

做志愿虽累,却无比值得。这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意识,更传递了邻里互助、社区共守的温暖力量,让志愿精神在基层生根开花。


防诈知识讲解


(三)24级市场营销2班 石钰姿

8月22日,我跟随志愿团队在凤阳社区开展“法润社区,预防诈骗,打击犯罪”志愿活动。在道路旁向居民发放反诈宣传扇,讲解虚假购物、冒充亲友等常见诈骗手法;在休闲区通过案例介绍如何识别诈骗、保护财产安全,并现场答疑。活动共发放资料200余份,覆盖百余人,有效提升了居民防诈意识与法治观念,助力社区安全环境建设。

此次志愿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,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,持续而贴近生活的普法宣传至关重要。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,感受到他们的认可与需要,也更坚定了我们继续投身公益法治服务的决心。


普法答疑


(四)24级市场营销2班 王子鑫

为助力基层治理与服务,我于暑期积极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。期间,主要承担了社区老人身份信息的系统录入工作,并协助完成了矿区工人退休状况的核查与统计,为精准服务特殊群体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。

同时,针对老年人易受保健品诈骗侵害的现象,我在社区广场组织了专题宣讲会,通过案例剖析与防骗技巧讲解,生动直观地向老人们普及了防范知识,提升了他们的识骗、防骗能力,现场互动热烈,反响良好。

此次实践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,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服务基层、奉献青春的价值与意义。


信息录入


下一条:社会实践 | 经贸法务系2025年“返家乡”暑期社会实践纪实(二)


关闭


    版权所有: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经贸法务系   地址:友谊北大街569号 冀ICP备05002807号-7